
主题酒店之所以能够取得目前看来不错的业绩,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切中了当前旅游休闲度假的大趋势。一方面,政策利好,奢侈型星级酒店在反腐的大浪潮下多举步维艰;而传统商务快捷酒店,如汉庭,如家等,面对国内日益高涨的房租压力,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正因为酒店业市场面临重新洗牌,主题酒店的政策利好以及“尝鲜”的吸引力顺势将主题酒店推向新一轮投资热潮。
在中国酒店业品牌建设之初,星级标准形成了全行业的共同品牌,具有相应的垄断性,其实质是一种准市场品牌。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使很多酒店片面追求豪华,忽略了文化竞争,忽略了文化性的经营。在产品形式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大规模的供给使得市场竞争白热化。而随着消费的升级,市场对饭店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个性化、文化性主题酒店的发展不只是一家酒店的特色化经营,在竞争中取胜的一条道路,更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主题酒店在国内已呈遍地开花的态势,各地都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开发出一些主题酒店。不过,主题酒店在全部酒店当中的占比不到5%,发展潜力巨大。但主题酒店的出现为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是中国酒店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在行业特色化、主题化建设逐渐高涨的形势下,国家旅游局,各省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和促进本地区主题酒店的发展。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主题酒店的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住宿的发展,不少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开始着手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制定。目前四川、浙江、山东、安徽、北京已出台各自的地方标准,商务部也推出了自身的主题酒店评定标准,国家旅游局在2014年9月启动了《主题精品酒店标准》的编制工作。标准的编制和出台,标志着中国主题酒店建设已从企业自发、单体探索、自然发展的初期阶段进入到了顶层鼓励、群体研究、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主题酒店应具有非常明显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从17年市场观察,单纯依靠灯光纱幔颜色而打造的氛围感已无法满足市场需要。越来越多投资者发现其盈利关键在于能否真正体现主题,并不断推出相关衍生产品以保持文化植入主题之生命力。酒店业的本质是体验经济,特色的酒店才具备竞争力,个性鲜明的主题酒店应该在顾客体验方面有独到之处,既迎合顾客追求的消费方式,也给顾客的内在需要提供满足感。
在这个贩卖体验经济的年代,个性化体验成为酒店行业新的利益增长点。从市场角度来看,酒店业要进一步发展,必然朝着特色化方向努力。在市场需求的指引下,传统酒店都纷纷向主题酒店转型。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